
2025年10月车企销量榜出炉,上汽集团以453978辆的成绩再度超越比亚迪(441706辆),实现连续两月蝉联第一,打破此前比亚迪长期霸榜的格局。这份亮眼成绩背后,却伴随着全网关于“销量统计口径”“合资与自主含金量”的激烈讨论——有人为上汽的“逆袭”喝彩,认为其终于在新能源与燃油车双线展现实力;也有人直言“集团数据VS单一品牌”的对比不公平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,更质疑上汽若剥离合资业务,自主板块能否撑起销量大旗。
从数据来看,上汽的领先并非偶然。10月榜单中,上汽以近1.2万辆的微弱优势领先比亚迪,而9月其销量已首次超越后者,两个月的连续领跑,似乎标志着传统车企巨头在新能源转型中逐渐找回节奏。支持上汽的声音认为,其旗下车型已补上“智能化、舒适性”短板,“冰箱彩电大沙发”等热门配置覆盖更全,同时依托合资品牌的渠道与供应链优势,在燃油车市场仍保持稳定基本盘,这种“新能源+燃油”的双线布局,让其在整体销量上具备天然优势。
但争议的焦点,恰恰集中在“销量构成”上。有网友犀利指出:“当上汽车把全部集团数据加起来和比亚迪比较的时候,其实已经输了。” 要知道,上汽集团销量包含大众、通用等合资品牌,而比亚迪以单一自主品牌作战,且早已全面停产燃油车,专注新能源领域。更有行业观察者直言,上汽自主乘用车品牌销量“仍显拉垮”,若剔除合资板块,其自主销量可能连奇瑞、长安都难以企及——这种“靠合资撑场面”的质疑,让上汽的“销量第一”显得有些底气不足。
网友的讨论还延伸到“统计口径公平性”的争议。有声音质疑:“算上汽的时候算集团,算吉利的时候只算吉利汽车,这样的对比有意义吗?” 确实,在10月榜单中,吉利、奇瑞、长安等均以自主品牌销量计入,而上汽、一汽等国企则以集团整体数据上榜,这种“不同维度比拼”的情况,让销量榜的“含金量”打了折扣。更有人举例:“国外汽车品牌统计销量前十都没有上汽集团,没了合资品牌,上汽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。” 尽管这种说法略显极端,却也反映出市场对上汽自主实力的担忧。
值得关注的是,比亚迪的“缺席”并非实力下滑,而是战略选择的结果。作为最早全面转型新能源的车企,比亚迪已彻底放弃燃油车市场,专注于纯电与混动领域,而10月其441706辆的销量仍全部来自新能源车型——这一数据若单独对比上汽的新能源销量,或许仍是领先地位。有网友直言:“要比就比新能源,比亚迪不生产油车了,拿全集团数据比单一新能源品牌,没什么说服力。”
这场销量榜的争议,本质上是传统车企“集团化优势”与新势力“自主品牌深耕”的路径碰撞。对上汽而言,连续两月登顶确实是转型成效的体现,但要真正赢得市场认可,还需在自主板块持续发力——毕竟,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的当下,消费者更看重车企的自主研发实力与核心技术储备,而非单纯的“集团体量”。而对比亚迪来说,即便暂时让出整体销量第一,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专注与深耕,仍是不可忽视的核心竞争力。
未来,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,销量榜的“比拼维度”或许会逐渐统一,而车企的核心竞争力,终将回归到自主技术、产品力与品牌力上。上汽若想摆脱“合资依赖”的标签,还需在自主新能源车型上拿出更多亮眼表现;比亚迪则需在保持新能源优势的同时,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,应对传统车企集团的双线夹击。这场“销量第一”的争夺,最终会成为车企转型的“催化剂”,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向更健康、更公平的方向发展。
尚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